打了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有哪些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烦躁等常见不良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高热、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不良反应通常轻微且可自行缓解。
局部红肿疼痛是接种后最常见的反应,多出现在注射后24小时内,表现为注射部位发红、肿胀或硬结,可能伴随轻微触痛。这类反应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避免抓挠或热敷。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并观察体温变化。少数接种者会表现食欲减退、轻微腹泻或睡眠不安,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2天会逐渐消失。
若出现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热、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注射部位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或出现荨麻疹、面部肿胀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就医。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惊厥、嗜睡或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类情况可能与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相关,应及时联系接种单位并接受专业评估。对于既往有疫苗接种严重不良反应史或免疫缺陷者,接种前应主动告知医生。
接种后应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监测急性过敏反应。回家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若出现发热可适量补充温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具体表现,在后续疫苗接种时向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信息。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和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