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关节常见损伤,多由直接暴力或跌倒时手臂伸展着地导致。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锻炼等。需根据骨折移位程度、患者年龄及活动需求综合选择方案。
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通过牵引屈肘旋前位手法复位后,用长臂石膏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度前臂旋前位4-6周。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位置,固定期间避免负重活动。儿童患者因骨骨骺未闭合,更倾向保守治疗。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针对移位超过5毫米或合并尺神经损伤的骨折。常用克氏针、空心螺钉或接骨板固定,术中需探查尺神经。术后早期开始手指活动,4周后逐步进行肘关节屈伸训练。运动员等对肘关节功能要求高者优先考虑手术。
3、功能康复锻炼
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初期以主动屈伸、旋前旋后练习为主,配合热敷缓解僵硬。6周后增加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增强前臂肌力。康复全程需避免暴力被动牵拉,防止异位骨化。
4、并发症防治
需警惕尺神经炎、肘关节僵硬和骨化性肌炎。骨折块移位可能压迫尺神经,表现为小指麻木。早期活动可预防关节粘连,但过度锻炼可能诱发异位骨化。定期复查肌电图和X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5、预后评估
儿童患者预后优于成人,多数6-8周可恢复日常活动。运动员需3-6个月专项训练才能重返赛场。远期可能遗留肘关节活动度轻微受限,但通常不影响生活功能。严重移位未及时处理者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愈合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固定期间每日进行手指屈伸活动预防僵硬,拆除外固定后避免提重物3个月。定期随访至骨折临床愈合,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康复后期可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促进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