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骨折是什么病
不稳定性骨折是指骨折断端容易发生移位或已发生移位的骨折类型,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质破坏引起。
不稳定性骨折的断端往往呈现粉碎性、斜形或螺旋形等复杂形态,外力作用后难以维持稳定对位。这类骨折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常见于脊柱、骨盆、股骨颈等承重部位。骨折后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明显畸形、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不规则、断端分离或重叠等特征。
少数特殊类型的不稳定性骨折可能由骨肿瘤、骨髓炎等病理性因素导致,骨折端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移位。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原发病的全身症状,如低热、体重下降等,影像学可见骨质破坏灶。病理性骨折需要同时处理原发疾病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确诊不稳定性骨折后应严格制动患肢,避免二次损伤。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负重训练以促进骨痂形成,但须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