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感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感冒主要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紊乱、反复输血感染、治疗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作为抵御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数量显著降低时,病原体更容易突破黏膜屏障引发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2、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0.5×10⁹/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这类患者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细菌清除能力下降。临床可观察到反复发生的咽炎、肺炎等症状,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等药物提升粒细胞水平。
3、免疫功能紊乱
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缺陷,患者对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识别清除能力减弱。表现为感冒迁延不愈或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可考虑使用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
4、反复输血感染
长期输血治疗可能引起铁过载和输血相关免疫调节,同时存在经血传播病原体风险。患者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等反应时,需排查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必要时使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治疗。
5、治疗药物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会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用药期间患者易发生带状疱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机会性感染,需配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预防性用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饮食上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西蓝花等,烹饪时确保彻底加热。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直吹空调,根据血象变化调整活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