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骨折怎么做
牵引治疗骨折主要通过持续牵拉力复位固定骨折端,常用方法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三类。需由医生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具体方式。
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或老年患者的稳定性骨折,利用胶布粘贴于肢体皮肤表面连接重锤,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公斤。操作时需注意观察胶布是否松动、皮肤有无红肿过敏,每2-3天更换一次粘贴部位。骨牵引多用于成人不稳定骨折,需在无菌条件下将钢针穿过骨骼远端,连接牵引弓和重锤装置,牵引重量可达体重的1/7-1/10。常见穿针部位包括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跟骨等,术后需每日消毒针眼预防感染。兜带牵引主要用于颈椎骨折或脱位,通过颌枕带固定头部,利用滑轮系统进行轴向牵引,牵引过程中需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过度屈伸影响复位效果。
牵引期间需定期拍摄X线片评估复位情况,调整牵引方向和重量。保持牵引装置悬空无阻力,重锤离地高度30-50厘米。肢体应处于功能位,足跟等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防止压疮。患者需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若出现牵引针松动、神经麻痹或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牵引治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高钙饮食促进骨折愈合,每日摄入牛奶300-500毫升、鸡蛋1-2个及适量瘦肉。卧床期间需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压疮。拆除牵引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初期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6-8周后经X线确认骨痂形成方可完全负重。定期复查至骨折临床愈合,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跌倒,避免患肢过早承重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