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检查哪些项目
肠息肉检查项目主要有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肠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等症状。
1、肠镜检查
肠镜是诊断肠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通过内镜前端摄像头实时传输图像,能清晰识别息肉大小、形态及位置。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常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泻药排空肠道。检查中若发现可疑病灶,可同步进行活检或切除治疗。
2、粪便隐血试验
通过检测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血液成分,筛查消化道出血情况。免疫法隐血试验特异性较高,适用于无症状人群的初步筛查。但需注意检查前3天避免食用动物血、红肉及维生素C,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影像学检查
CT仿真肠镜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模拟肠腔结构,无创评估息肉情况,适用于无法耐受传统肠镜者。腹部超声可辅助判断较大息肉是否浸润肠壁,但对小息肉敏感性较低。钡剂灌肠造影通过X线显影观察肠道轮廓,现已逐渐被内镜取代。
4、病理活检
肠镜下钳取息肉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是明确息肉性质的关键步骤。可鉴别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评估细胞异型程度。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需密切随访。
5、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等血清标志物对肠息肉癌变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特异性较低。通常作为辅助手段,联合其他检查评估病情进展。数值异常升高时需警惕恶性转化可能。
发现肠息肉后应定期复查,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每1-3年重复肠镜检查。日常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规律作息可降低复发风险。若出现持续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