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仪是如何检测血管的
动脉硬化检测仪主要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评估血管弹性与阻塞程度。检测过程涉及血压袖带加压、波形采集和计算机分析三个核心步骤。
检测时需在四肢动脉处通常为双侧上臂和脚踝绑缚血压袖带,通过充气加压暂时阻断血流后缓慢释放,传感器同步记录动脉压力波形变化。仪器会计算同一心跳周期内脉搏波从心脏传导至不同部位的时间差,结合肢体长度数据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数值越高提示血管硬化越显著。踝臂指数通过比较下肢与上肢收缩压比值判断动脉狭窄风险,正常范围在1.0-1.4之间,低于0.9需警惕外周动脉疾病。部分高端设备还结合心电信号进行相位分析,可区分中央动脉与外周血管的硬化特征。整个检测过程无创无痛,单次操作通常需要10-15分钟完成。
动脉硬化检测后应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影响测量结果稳定性。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以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管功能筛查,尤其45岁以上人群或伴有肥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者。日常可通过有氧运动、低盐饮食和压力管理延缓动脉硬化进展,若检测发现异常需进一步进行血管超声或CT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