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代谢性疾病筛查
代谢性疾病筛查可通过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和体格检查等方式进行。代谢性疾病可能与遗传、饮食、运动、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症状。
1、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是代谢性疾病筛查的基础方法,通过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可以评估代谢状态。空腹血糖检测可筛查糖尿病,血脂检测可评估高脂血症风险,肝功能检测可发现脂肪肝等疾病。血液检测前需保持8-12小时空腹,避免剧烈运动。
2、尿液检测
尿液检测可辅助诊断代谢性疾病,尿糖检测有助于发现糖尿病,尿酮体检测可评估酮症酸中毒风险,尿蛋白检测可反映肾脏功能。尿液检测需留取晨起中段尿,避免月经期或剧烈运动后检测。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评估内脏脂肪分布和器官形态。腹部超声可检测脂肪肝,颈动脉超声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骨密度检测可筛查骨质疏松。影像学检查无创且直观,但部分检查需提前预约。
4、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适用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可筛查单基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糖原累积症等。基因检测需采集血液或唾液样本,检测特定基因突变。基因检测结果需专业遗传咨询师解读,不可自行判断。
5、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腰围、体重指数测量等基础项目,可初步评估代谢风险。血压检测可筛查高血压,腰围测量可评估腹型肥胖,体重指数计算可判断超重或肥胖。体格检查简单快捷,适合常规健康体检。
代谢性疾病筛查后应根据结果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