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边缘红肿,中央凹陷,可能由局部创伤、维生素缺乏、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1、局部创伤
口腔黏膜受到机械性损伤是口腔溃疡的常见原因。例如进食时被尖锐食物划伤、刷牙用力过度、佩戴不合适的假牙摩擦黏膜等。这类溃疡通常表现为单个小溃疡,周围黏膜轻微充血,疼痛感明显但愈合较快。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使用软毛牙刷可减少发生概率。
2、维生素缺乏
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叶酸或铁元素可能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这类溃疡往往多发,伴随口角炎、舌炎等症状。日常需保证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片剂。
3、免疫异常
免疫功能紊乱时,淋巴细胞会错误攻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成反复发作的阿弗他溃疡。这类溃疡直径可达1厘米以上,基底呈黄色伪膜,愈合周期较长。临床常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地塞米松贴膜等局部免疫调节剂治疗。
4、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克罗恩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伴发口腔溃疡。溃疡多位于颊黏膜或舌缘,常伴随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需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原发病,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
5、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可引起疱疹性龈口炎,表现为群集性小溃疡伴发热。手足口病病毒也会导致口腔黏膜散在溃疡。这类溃疡需用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
保持口腔卫生对预防口腔溃疡至关重要,建议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出现持续两周不愈的溃疡、直径超过1厘米的深大溃疡或伴随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黏膜科就诊。反复发作患者可定期进行血清铁蛋白、叶酸等营养指标检测,必要时进行免疫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