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渗性脱水是什么病
等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丢失时水和电解质按比例丧失,导致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脱水状态。主要由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肠梗阻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
1、病因机制
等渗性脱水常见于消化液急性丢失的情况。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电解质浓度与血浆相似,大量丢失时水分与电解质同步减少。肠梗阻时肠腔内积液也属于等渗性液体,第三间隙液体积聚同样符合该病理特点。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渗出液成分也与血浆相近。
2、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明显口渴但程度不及高渗性脱水,皮肤黏膜干燥伴弹性减退,眼窝轻度凹陷。尿量减少但尿液比重基本正常,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血容量不足症状。婴幼儿可见前囟轻度凹陷,严重时可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
3、诊断依据
结合病史中体液丢失情况,实验室检查显示血钠浓度135-145mmol/L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提示血液浓缩。尿钠检测有助于判断肾性失钠因素,必要时需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评估循环血量。
4、补液治疗
首选等渗电解质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补液量根据失水量计算。对烧伤患者可选用乳酸钠林格液,肠梗阻患者需同步纠正酸碱失衡。补液过程中需监测尿量、心率等指标,避免输液过量引发肺水肿。
5、预防措施
对呕吐腹泻患者应早期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高温作业人员需定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术后患者需精确记录出入量,肠梗阻病例应及时胃肠减压。慢性肾病患者需规范控制血压和蛋白尿,避免医源性等渗性脱水发生。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水习惯,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钠饮品。出现持续呕吐或腹泻时建议使用标准口服补液盐,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老年人和婴幼儿群体需特别注意观察皮肤弹性、尿量等脱水征兆,避免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