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接触传播、慢性基础疾病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
1、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主要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流感病毒。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能力较弱,感染后症状往往更严重。长期熬夜、过度疲劳也会暂时性降低免疫力。
3、环境因素
寒冷干燥的气候有利于流感病毒存活和传播。冬季室内通风不良、人群密集场所会增加病毒传播机会。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骤变也会削弱呼吸道防御功能。
4、接触传播
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而感染。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5、慢性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这些疾病会影响呼吸道防御功能,加重炎症反应,增加住院和死亡风险。
预防流行性感冒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高危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患病期间应多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