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保护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
1、溶栓治疗
发病4.5小时内符合条件者推荐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超过时间窗但存在可挽救脑组织时,可考虑动脉溶栓。溶栓能快速恢复血流,但需严格排除出血风险,治疗后需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征象。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未溶栓患者发病后24-48小时可启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高危非心源性栓塞患者。该方案能抑制血栓进展,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3、神经保护治疗
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促进神经修复。适用于缺血半暗带区域保护,需结合影像学评估使用,对大面积梗死效果有限。
4、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大血管闭塞患者可行机械取栓术或支架置入术,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需通过CT血管造影确认靶血管,术后需加强血压管理防止再灌注损伤。
5、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48小时后应启动床边康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吞咽障碍管理和语言康复。早期康复能促进神经重塑,但需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跌倒等继发损害。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血脂指标,出现言语含糊或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