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和痣的区别
皮肤癌与痣的主要区别在于性质、形态变化和生长特征,皮肤癌是恶性增殖性疾病,痣多为良性色素性皮损。典型差异包括不对称性、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直径超过6毫米、短期内快速增大等特征。
皮肤癌通常表现为皮损不对称生长,边缘呈锯齿状或模糊不清,颜色混杂棕黑、粉红甚至白色,直径常超过6毫米且进展迅速,可能伴随瘙痒、出血或溃疡。痣多为对称圆形,边缘光滑清晰,颜色均匀一致,直径通常小于6毫米且长期稳定。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可能与紫外线暴露相关;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可由发育不良痣恶变而来。痣根据组织学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极少发生恶变。
皮肤癌需通过皮肤镜、活检确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治疗。普通痣无须处理,但出现形态改变、卫星灶或位于易摩擦部位时建议手术切除。日常需定期自检皮肤病变,使用防晒霜减少紫外线伤害,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专业皮肤检查。
建议每月在明亮光线下系统检查全身皮肤,重点关注新发皮损或原有痣的变化,使用ABCDE法则初步判断:不对称性、边界不规则、颜色斑驳、直径过大、进展演变。避免过度日晒,选择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穿戴防护衣物。若发现皮损出现溃烂不愈、卫星灶、快速增大等情况,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