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怎么会有血块呢
月经中出现血块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经血排出速度等因素有关。若血块伴随严重痛经、经量异常等情况,需警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1、生理性原因
月经血块多因经血在宫腔内短暂滞留后凝固形成。子宫内膜脱落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不足可能导致血液未完全液化,尤其常见于久坐或经量较多时。这类血块通常体积较小,颜色暗红,无其他不适症状。
2、经血排出速度
当经血排出速度较快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来不及完全分解凝血物质,容易形成血块。这种情况在早晨起床或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明显,通常血块量少且可自行缓解。
3、子宫位置异常
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能影响经血顺畅排出,导致血液在宫腔滞留时间延长而形成血块。这类情况可能伴随轻度下腹坠胀感,但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症状。
4、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能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血液易在宫腔积聚形成较大血块。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贫血、痛经加重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导致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子宫收缩异常和经血滞留。这类血块多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等症状,需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
建议月经期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促进经血排出;注意腹部保暖,可饮用温热的红糖姜茶缓解不适;若血块持续增多或伴随严重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超声等检查。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