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及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发热,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
1、肿胀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常见单侧肢体突发肿胀,以小腿或大腿为著,按压可出现凹陷性水肿。可能与深静脉血流淤滞有关,需抬高患肢并穿戴医用弹力袜缓解症状。
2、疼痛
患肢可出现持续性钝痛或痉挛性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无缓解。可能与血栓刺激血管壁神经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镇痛。
3、皮肤改变
血栓部位皮肤温度升高且呈暗红色,严重时出现青紫。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毛细血管充血有关,需避免热敷并监测皮肤颜色变化。
4、发热
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体温多在37.5-38.5℃。可能与血栓性静脉炎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可检测血常规评估感染情况。
5、肺栓塞征兆
若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发生肺栓塞。需立即进行CT肺动脉造影确诊,并紧急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增加饮水保持血液稀释;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现下肢不对称肿胀时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