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通常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局部麻醉、导管插入、造影剂注射和影像采集。心血管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术前评估阶段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确认是否存在造影剂过敏风险。需要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评估肝肾功能是否适合接受造影检查。术前4-6小时需要禁食,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药物使用方案。局部麻醉通常在腹股沟或手腕部位进行,消毒后注射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麻醉起效后医生会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建立血管通路。导管插入过程在X光透视引导下进行,将特制导管经血管逐步推送至心脏各腔室或冠状动脉开口处。导管到位后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随血流分布可清晰显示血管形态。影像采集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通过X光机多角度拍摄获取动态图像,能够显示血管狭窄、畸形等病变情况。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30-60分钟,检查结束后需要加压包扎穿刺点并卧床休息6-8小时。
检查后24小时内应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出现穿刺处肿胀疼痛、皮肤过敏或排尿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心血管造影属于微创检查,虽然并发症概率较低但仍需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结果可为后续药物调整、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等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