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耳道炎怎么治疗
霉菌性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真菌药物、清除耳道分泌物、避免挖耳、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霉菌性耳道炎通常由真菌感染、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耳道损伤、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霉菌性耳道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加重感染。建议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但不可深入耳道内部。保持耳部通风透气,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助听器。
2、使用抗真菌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滴耳液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硝酸咪康唑乳膏适用于外耳道局部涂抹,氟康唑胶囊用于严重或反复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
3、清除耳道分泌物
医生可能使用吸引器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耳道内的真菌团块和分泌物。自行清理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导致感染扩散。若耳垢过多,可到医院由专业人员使用耳内镜辅助清理,避免使用挖耳勺等尖锐物品。
4、避免挖耳
频繁挖耳会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真菌感染风险。尤其要避免使用不洁工具挖耳,可能将真菌带入耳道深处。若耳道瘙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止痒药物,而非用手搔抓。改掉日常挖耳习惯有助于预防复发。
5、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需按医嘱复诊,通过耳内镜检查评估疗效。真菌感染易复发,症状消失后仍需完成规定疗程。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长期随访。复查时可进行真菌培养,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霉菌性耳道炎患者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和寝具,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帮助维持皮肤健康。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食物,以防血糖波动影响免疫力。若出现耳痛加剧、听力下降或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游泳或潜水,康复后也需注意耳道防护,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