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如何缓解
足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应力性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具、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减轻。可能与长时间站立、肥胖、扁平足等因素有关。治疗包括减少负重活动、足底筋膜拉伸锻炼、使用足弓支撑垫。药物可选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抗炎药,疼痛严重时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常伴随足底筋膜炎出现。X线检查可确诊。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穿戴缓冲鞋垫、局部热敷、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顽固性疼痛可能需要局部封闭治疗。
3、跟腱炎
跟腱炎表现为跟腱附着点疼痛和压痛,多因运动过度或鞋子不合适导致。治疗需要休息、冰敷、跟腱拉伸锻炼。药物可选用酮洛芬凝胶,配合穿戴抬高足跟的矫形鞋垫。慢性跟腱炎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炎表现为跟腱前方红肿热痛,常因鞋子摩擦引起。治疗需更换宽松鞋子,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严重时可穿刺抽液并注射糖皮质激素。
5、应力性骨折
跟骨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或骨质疏松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足跟痛。需要X线或核磁共振确诊。治疗需严格制动6-8周,使用行走靴保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严重移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应注意选择缓冲性能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每天进行足底筋膜拉伸锻炼,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急性期疼痛可使用冰敷,每次15-20分钟。若保守治疗2-4周无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因。中老年人出现足跟痛需注意骨质疏松的可能,必要时进行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