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精准复位、固定稳妥三大原则,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复位前评估、复位手法选择、复位后固定及康复指导等。
1、复位前评估
需通过X线或CT明确骨折类型、移位方向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开放性骨折需先清创,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需优先处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
2、复位手法选择
根据骨折部位采用牵引回旋、折顶反折等手法。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骨干骨折允许功能复位。操作时需持续牵引对抗肌肉痉挛,避免粗暴操作加重损伤。
3、麻醉配合
复杂骨折建议在臂丛麻醉或静脉麻醉下进行,儿童可采用镇静剂。麻醉可松弛肌肉,减轻复位疼痛,提高复位成功率。
4、复位后固定
石膏托需塑形贴合肢体轮廓,夹板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上下关节。定期检查固定松紧度,观察末梢血运,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
5、康复指导
早期进行未固定关节活动,骨折稳定后逐步负重。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肿胀加剧、感觉异常需及时复诊。
手法复位后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避免早期负重或剧烈活动。饮食需增加蛋白质、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可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等物理治疗,但所有功能锻炼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切忌自行拆除外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