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降低怎么办
血糖降低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紧急处理等方式改善。血糖降低通常由饮食不规律、运动过量、药物副作用、胰岛素分泌异常、肝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血糖降低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饼干等快速升糖食品,避免低血糖加重。日常饮食应规律,每餐包含适量碳水化合物,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过度节食,随身携带应急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2、适量运动
运动前需评估血糖水平,若血糖低于正常值应暂缓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能量,避免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导致血糖过度消耗。建议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后及时监测血糖并补充营养。
3、监测血糖
定期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记录空腹和餐后血糖值。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频繁出现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胰岛素或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引发低血糖。
4、药物治疗
由药物引起的低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常用升糖药物包括葡萄糖注射液、胰高血糖素注射液等。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时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调整治疗方案。
5、紧急处理
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低血糖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无法进食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必要时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家属应学习低血糖急救知识,掌握血糖仪和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适当增加全谷物、豆类等慢吸收碳水化合物。运动前后做好血糖监测和能量补充,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应急食品。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低血糖,应及时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遵医嘱进行系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