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原因有哪些
心脏骤停可能由遗传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窒息等原因引起,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就医。
1、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可导致心室颤动,引发心脏骤停。这类疾病通常有家族史,患者可能出现晕厥或心悸前兆。需通过基因检测和心电图确诊,治疗包括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2、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可能诱发室颤或心脏停搏。典型表现为持续胸痛伴冷汗,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需紧急冠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3、严重电解质紊乱
血钾低于2.5mmol/L或高于6.5mmol/L均可干扰心脏电活动,低钾血症易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高钾血症可致心脏停搏。需静脉补充或清除钾离子,监测心电图变化。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等会抑制心肌钠钾泵功能,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表现为恶心、视觉异常和心电图PR间期延长,需使用地高辛抗体片段注射液解毒。
5、窒息
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常见于溺水、气道异物阻塞等。需立即清除气道异物,实施人工通气,纠正酸中毒。
预防心脏骤停需定期体检筛查心血管风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运动时脱水。突发胸痛或晕厥应立即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bystander CPR可将生存率提高2-3倍。康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