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是怎么回事
胃糜烂可能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应激性损伤、酒精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抑酸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黏膜保护剂、调整饮食、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治疗。
1、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可能破坏胃黏膜屏障。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需遵医嘱更换为对胃肠刺激较小的药物,或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分泌的毒素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典型表现为餐后腹胀、口臭。确诊后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和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3、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胆盐溶解胃黏膜脂质层。症状包括口苦、胸骨后灼热感。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汁酸,配合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
4、应激性损伤
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局部缺血导致防御功能下降。常见呕咖啡样物、黑便。需静脉注射泮托拉唑钠注射液,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5、酒精刺激
乙醇直接腐蚀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充血水肿。典型症状为酒后剧烈胃痛。急性期需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可服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胃糜烂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过酸或过硬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浓茶摄入。进食时细嚼慢咽,每日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呕血、持续黑便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复查胃镜观察黏膜修复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确认根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