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什么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在全身动脉系统,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导致的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斑块形成,可能引发血管狭窄或闭塞。
1、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形成斑块,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活动后气促。治疗需控制血脂,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严重者需支架植入术。
2、颈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脱落导致脑栓塞。常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超声检查可评估斑块稳定性,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3、脑动脉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易受累,可导致偏瘫、失语等症状。CT血管成像可明确病变,急性期可用阿替普酶注射液溶栓,长期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循环。
4、肾动脉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血肌酐升高。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治疗需控制血压,常用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严重狭窄可行血管成形术。
5、下肢动脉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后下肢疼痛、休息缓解。踝肱指数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西洛他唑片扩张血管,严重缺血需旁路移植术。日常需戒烟并控制血糖血压。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已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胸痛、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