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脓疱病
脓疱病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脓疱病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和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
脓疱病早期可使用碘伏溶液或氯己定溶液对患处进行消毒,每日重复进行2-3次。消毒时需从病灶边缘向中心擦拭,避免细菌扩散。消毒后保持皮肤干燥,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若出现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2、外用抗生素
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清洁患处,取适量药膏薄涂于脓疱及周围皮肤。外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局部灼热感或瘙痒,通常不影响继续治疗。避免将药膏接触眼睛或黏膜。
3、口服抗生素
头孢氨苄胶囊或阿奇霉素片等口服抗生素适用于范围较大的感染。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皮疹等不良反应。完成规定疗程前不可擅自停药,即使症状已缓解。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可辅助杀菌并促进皮肤修复。治疗前需移除患处敷料,照射时注意保护眼睛。每次照射时间根据病灶严重程度调整,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治疗后皮肤可能出现暂时性干燥或轻微脱屑。
5、手术治疗
对于大型脓肿需行切开引流术,在局麻下排出脓液并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深部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
脓疱病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病灶。日常使用温和沐浴露清洗,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间避免游泳或使用公共洗浴设施,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若出现发热或病灶扩散等表现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