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通过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注意患者耐受性。
吸痰的核心作用是清除积聚在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或异物,改善通气功能。对于自主咳痰困难的患者,如昏迷、术后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吸痰能有效降低窒息风险。操作前需评估患者血氧饱和度,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负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吸痰过程中需观察患者面色、心率等生命体征,单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黏膜损伤。痰液黏稠者可先进行雾化吸入稀释,操作后需清洁口腔并记录痰液性状。
特殊人群需针对性处理。新生儿吸痰宜选用软质细管,负压调至较低档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痰时需密切监测血气变化,避免诱发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需使用无菌技术,先吸引气管套管再吸引口鼻腔。对颅脑损伤患者,吸痰可能引起颅内压升高,需控制吸引频率。精神紧张者可预先解释操作步骤,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日常护理中应保持环境湿度在60%左右,鼓励清醒患者多饮水稀释痰液。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进食后30分钟内避免吸痰防止误吸。使用一次性吸痰装置时检查包装完整性,重复使用的器械需彻底消毒。患者出现剧烈呛咳、紫绀或心律失常时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长期需要吸痰者需定期检查气道黏膜状况,预防医源性感染。家属学习吸痰技巧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掌握适应症识别与应急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