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手脱皮是怎么回事
化疗后手脱皮可能与药物毒性反应、皮肤屏障受损、营养缺乏、局部感染或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手掌或指尖干燥、皲裂、脱屑等症状,可通过保湿护理、药物干预、营养补充等方式缓解。
1、药物毒性反应
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注射液、卡培他滨片等可能直接损伤皮肤细胞,抑制表皮更新,导致角质层脱落。伴随灼热感或刺痛,需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2、皮肤屏障受损
化疗后皮脂分泌减少,皮肤锁水能力下降,易因摩擦或干燥引发脱皮。建议使用含尿素成分的护手霜,避免接触碱性清洁剂。
3、营养缺乏
化疗引起的食欲减退可能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E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皮肤修复。可适量增加鸡蛋、胡萝卜等食物,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片。
4、局部感染
免疫力低下时易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发指尖脱屑伴瘙痒。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
5、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化疗辅料或消毒剂过敏,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脱皮。需排查过敏原,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日常需避免频繁洗手,水温控制在40℃以下,使用无香型温和洗剂;穿戴棉质手套减少摩擦,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3-5次。若脱皮面积扩大或出现渗液、化脓,应立即联系肿瘤科医生评估是否调整化疗方案,并检测血常规排除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饮食上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炎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