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自己血糖高不高
血糖高不高可通过空腹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持续血糖监测、观察典型症状等方式判断。血糖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1、空腹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血糖异常的基础方法,要求禁食8-12小时后采静脉血检测。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1毫摩尔每升,若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每升需警惕糖尿病可能。检测前3天应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2、餐后血糖检测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能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通常口服75克葡萄糖溶液后测定。正常餐后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每升,若超过11.1毫摩尔每升具有诊断价值。该检测可发现早期糖耐量受损人群,这类人群可能出现餐后头晕、乏力等非典型症状。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范围为4%-6%。该指标不受短期饮食或运动影响,若结果超过6.5%提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检测时无须空腹,但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假性偏低结果,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持续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通过皮下传感器记录全天血糖波动,特别适合血糖波动大或存在夜间低血糖风险者。监测周期通常为3-14天,可发现传统检测难以捕捉的血糖高峰或低谷。数据显示血糖水平超过10毫摩尔每升的时间占比超过50%时需及时干预。
5、观察典型症状
血糖升高常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其中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和持续性口干较具特异性,可能与肾小管渗透性利尿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皮肤瘙痒等非典型表现,这些症状往往在血糖控制后缓解。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精神紧张,这些因素可能通过激素调节影响血糖水平。血糖监测设备使用前后需做好清洁消毒,采血部位应轮换以避免局部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