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耳炎发病原因

50756次浏览

临床上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包括感冒、用力擤鼻涕、游泳、吸烟等,都可诱发中耳炎的发生。因此,平时应避免以上诱发因素,可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中耳炎是中耳内发生的炎症,多发生于儿童中,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可出现。中耳炎一旦发生,可引起耳朵疼痛、流脓等症状,对日常生活以及健康都有很大影响。想要预防中耳炎,了解其病因十分关键。那中耳炎发病原因有哪些?
  1、感冒
  感冒之后,鼻咽部的炎症可蔓延至咽鼓管,导致咽鼓管的管腔黏膜充血、肿胀,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病菌乘虚而入,侵入中耳,从而诱发中耳炎。
  2、用力擤鼻涕
  一些人在擤鼻涕时会将两侧的鼻翼捏住,之后用力擤出鼻涕,这种方法不仅不能顺利将鼻涕擤出,而且对健康也有很大危害。鼻涕内含有较多的病菌,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可导致鼻涕到达咽鼓管,诱发中耳炎。
  3、游泳
  游泳时如果发生呛咳,会导致泳池内的水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从而诱发中耳炎。此外,如果患有鼓膜穿孔,因耳朵内进水,也会影响到鼓膜的愈合,还可诱发感染,引起中耳炎。
  4、吸烟
  无论是自己吸烟还是吸二手烟,都可能诱发中耳炎。吸烟时,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进入血液,导致提供内耳血液的小血管发生硬化,由于供血不足,可影响到听力,诱发中耳炎或加重中耳炎的病情。

相关推荐

03:37
耳朵流水怎么治
耳朵流水的情况如下:一、常见的是外耳道湿疹。病人由于外耳道及耳廓周围皮肤的过敏,导致耳朵流水。应先停止用手挖耳朵,再清理外耳道的黄水、黄痂,然后用激素类药膏涂抹。如果过敏反应比较重,也可用抗过敏药物。二、外耳道和中耳的炎症也可导致耳朵流水,甚至流黄脓。对于该情况,应口服抗生素,比如头孢类,阿奇霉素类或喹诺酮类,耳朵要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滴耳,同时要用双氧水清理耳道内分泌物。三、出现外耳道的脑脊液耳漏,多数是由于外伤引起,极少数是先天的,如果脑脊液耳漏较多,可通过手术治疗。
洗澡时耳朵进水会不会得中耳炎
洗澡时耳朵进水大多数不会得中耳炎,很多人洗澡的时候耳朵进水了,就担心得中耳炎,耳朵里面的结构,包括外耳道,包括鼓膜,包括里面的中耳及内耳,中耳炎主要是鼓膜里面的黏膜发炎,鼓膜如果是完整的话,外耳道进水了,顶多会引起来外耳道发炎,因为鼓膜挡着,这种炎症,几乎不会从外耳道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当然,前提条件是鼓膜是完整的,如果一个病人,本身就有慢性中耳炎的病史,鼓膜是穿孔的,这个时候如果洗澡耳朵进水了,脏水就会把细菌,外耳道的细菌或者脏水里面的细菌,直接带入到中耳腔,中耳腔是黏膜,不像外耳道是皮肤,当然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就要差很多,脏水一旦进来了,就容易导致中耳的炎症,出现耳朵疼,耳朵流脓等中耳炎的表现。所以洗澡的时候,耳朵进水会不会导致中耳炎,其实最主要是要看鼓膜是否完整,如果以前没有得过中耳炎,鼓膜是完整的,即便洗澡引起来感染,也是引起来外耳道发炎,一般不会导致中耳炎,但是如果鼓膜是穿孔的,这个时候洗澡就要注意了,一不小心脏水带进来就会导致中耳炎。
语音时长 01:27

2021-07-09

70243次收听

02:00
如何避免中耳炎复发
中耳炎复发有明确的原因,要避免中耳炎复发,必须去除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因素。第一、去除导致中耳炎复发的原因,通过手术切除肥大增生的腺样体,减少腺样体机械压迫或腺样体隐窝反复炎症刺激;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去除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消除炎症刺激,减少中耳炎的复发。第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如果鼓膜已经发生穿孔,要尽量减少外耳道的细菌感染,如避免游泳、洗澡时脏水进入耳道等。第三、平时注意保暖,尽量避免感冒,以防中耳炎复发。
中耳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其临床症状也会因为中耳炎轻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中耳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耳朵出现疼痛、听力下降、耳闷等,还可能外耳道会出现脓液流出的现象。而急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畏寒发热,全身不舒服等。因为耳朵离我们的头部比较近,所以当患有中耳炎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的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证明中耳炎情况十分的严重,很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无论是慢性中耳炎还是急性中耳炎,都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通过相关的检查,确认发病程度和发病部位,然后针对病情进行相关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1-21

76186次收听

中耳炎对胎儿的影响
中耳炎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孕妇患中耳炎对胎儿影响不大,建议到医院检查明确,采取相对性的治疗,不要盲目的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这样会加重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期,孕期定期产假,注意休息,多喝水。
小孩患中耳炎的症状
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中耳炎危害比较大,会对儿童的听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们应该引起重视,多关注儿童的健康。那么小儿患中耳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下:
慢性中耳炎的3大分型
大多慢性中耳炎患者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也有些患者是由于厌氧菌感染。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浓、鼓膜穿孔及耳聋等。慢性中耳炎可分为单纯型、纤维肉芽型、胆脂瘤型3大类型,其中以单纯型最常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的术后恢复
中耳胆脂瘤术后要注意尽量进食软食,不要咀嚼硬性的食物而刺激颞颌关节;注意耳部以及头部的切口,预防感染;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中耳感染;定期复查。第一,由于耳部手术是在颞颌关节附近,处理外耳道前上棘处骨质时,有可能直接涉及颞颌关节,因此术后颞颌关节肿胀,也经常出现。所以建议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尽量进食软食,不要咀嚼硬性的食物而刺激颞颌关节,否则会引起疼痛及外耳道填塞物的移位。第二,要保证头部切口的清洁和干燥,注意耳部以及头部的切口,预防感染。第三,由于中耳是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因此要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否则会导致病毒或细菌经咽鼓管进入到鼓室内引起感染。建议患者尽量不要用力地擤鼻涕,否则也会导致鼻腔或者鼻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一般在术后7至10天拆线,外耳道的填塞物大概在两周左右会取出,取出后就需要用抗生素滴耳剂滴耳,预防中耳的感染。第四,一定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非常重要。定期随访可帮助医生及时观察中耳腔术后愈合的情况,以及有没有感染发生,同时还可以监测听力的恢复情况。
语音时长 02:06

2020-07-21

59337次收听

中耳炎耳朵疼怎么缓解
一般情况下,中耳炎耳朵疼可以通过注意休息、热敷、服用止痛药、使用抗感染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中耳炎耳朵流水怎么办
现在患有中耳炎的人不在少数,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耳朵流水的现象,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包括艾灸治疗和针刺治疗;也可以使用一些偏方治疗,比如核桃仁油和石榴花散。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
中耳炎顾名思义是中耳的炎症,是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中耳感染而出现的炎症。它的直接原因是感染,间接的原因可能是全身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局部的因素。所以,引起中耳炎基本上有以下几条途径:第一是全身的感染在中耳的表现;第二是局部,如鼻炎、鼻窦炎通过咽鼓管然后到中耳;第三是通过穿孔,例如外伤导致的鼓膜穿孔,游泳使不干净的水进到中耳,然后出现炎症的表现。中耳炎可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按照它的病程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一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最多见。急性中耳炎如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此时称之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主要表现是耳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也可能出现其他的症状,如耳鸣、头晕甚至还有耳朵疼痛等表现。引起中耳炎大多数情况还是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所以,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对于预防中耳炎非常有意义。
语音时长 02:19

2018-10-16

64521次收听

中耳炎治疗
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需要口服抗生素或者输液治疗。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则需要全程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也可以局部滴药治疗,可以把耳中脓液清理干净,然后滴入含抗生素的滴耳液进行局部治疗。同时,也可以进行理疗。这些都属于保守治疗。除了保守治疗以外,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者是中耳炎的后遗疾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第一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第二是重建相应的功能,尤其是中耳功能,比如听力。希望可以通过手术提高听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第三是重建中耳和外耳的一些结构。这些是中耳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是具体实施的进度、手术方式,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55

2018-08-10

61201次收听

01:51
怎么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的预防应该从小抓起。大多数成人的中耳炎,都是由于患者小时候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得当遗留下来的慢性中耳炎,所以中耳炎的预防应该从儿童抓起。首先要尽量做到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其次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均衡,避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耳部外伤,避免由于鼓膜穿孔导致的中耳炎。如果有中耳炎发生,应该及时治疗、准确治疗,尽量避免中耳炎迁延不愈导致转归为慢性中耳炎或者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中耳炎的预防应该从小抓起。
01:55
中耳炎会导致脑膜炎吗
直肠息肉最大的危害就是癌前的一种恶变。发现直肠息肉如果大于0.5公分,就要切下送病理。如有炎症,可以用药保守治疗。腺瘤分一级、二级、三级。如直肠息肉是腺瘤一级,一定要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半年之中又拉肚子又拉脓,就要随时到医院检查。
02:15
中耳炎很严重吗
得了中耳炎需要及时的处理,因为中耳炎能够造成听力的减退。中耳部周围相邻重要的结构,向上有大脑,向内侧有内耳感受声音的器官,向下与颈部相连,如果中耳炎不能及时治疗,一旦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