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胃炎要怎么饮食
胃炎患者可通过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保持饮食温度适宜等方式调整饮食。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
1、少量多餐
每日进食5-6次,每餐控制在200-300克。将三餐主食拆分为半流质加餐,如上午10点食用藕粉糊,下午3点进食蒸蛋羹。胃黏膜修复期需要持续营养供给,但单次进食过量会导致胃窦部扩张,刺激胃酸分泌。家长需帮助儿童患者制定定时闹钟,避免因玩耍错过加餐时间。
2、易消化食物
优先选择低纤维的精细米面制品,如龙须面、粥油、发糕等。西蓝花等蔬菜应煮至软烂后去茎食用,水果选择木瓜、香蕉等果胶含量高的品种。这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约1-2小时,减少胃蠕动负担。急性期可将食材用破壁机制成匀浆膳,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退化。
3、忌刺激性食物
绝对避免辣椒、咖喱等调味料,限制咖啡因饮品每日不超过200毫升。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功能,酒精可直接腐蚀胃上皮细胞。部分患者对乳糖不耐受,饮用牛奶可能加重腹胀,可改用低乳糖舒化奶。
4、补充蛋白质
每日摄入60-80克优质蛋白,首选清蒸鱼、鸡胸肉等低脂肉类。大豆蛋白需充分加热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剂,鸡蛋建议做成蛋花汤或水波蛋。合并贫血者可每周进食2次动物肝脏,但需注意胆固醇偏高人群应控制摄入量。
5、温度控制
食物温度维持在40-50摄氏度最佳,过烫会烫伤食管黏膜,低于体温的冷食可能引发胃痉挛。从冰箱取出的酸奶应室温放置15分钟再食用,汤品可装入保温罐保持恒温。冬季避免立即食用火锅等滚烫食物,建议单独盛出晾至适宜温度。
胃炎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日食物种类与餐后反应,帮助识别个体不耐受食材。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禁用煎炸烧烤。合并反酸者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夜间睡眠抬高床头15厘米。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黑便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出血性胃炎。可遵医嘱配合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但药物不能替代饮食管理。
相关推荐
01:48
01:54
02:49
0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