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牙齿掉了只剩几颗怎么办
老人牙齿缺失较多时可通过活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种植牙修复、调整饮食结构、加强口腔护理等方式改善咀嚼功能。牙齿缺失可能与牙周病、龋齿、外伤、骨质疏松、长期磨损等因素有关。
1、活动义齿修复
活动义齿适用于多颗牙缺失,通过金属卡环或基托固定,可自行摘戴清洁。优点是价格较低且修复周期短,但初期可能出现异物感,需定期调整基托。建议选择钴铬合金或弹性树脂材质,避免使用劣质丙烯酸树脂导致黏膜过敏。
2、固定义齿修复
固定义齿需磨削邻牙作为基牙,通过烤瓷桥或全瓷桥修复缺失牙。适合邻牙健康且缺牙数量较少的情况,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但会损伤健康牙体组织,且费用高于活动义齿。重度牙周炎患者禁用此方式。
3、种植牙修复
种植牙将纯钛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再安装牙冠,不损伤邻牙且稳定性最佳。要求牙槽骨量充足,糖尿病或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骨结合情况。术后需避免吸烟并定期复查,维护得当可使用10年以上。
4、调整饮食结构
将食物切碎煮软,多选择豆腐、蒸蛋、燕麦粥等软质食物,补充牛奶、鱼肉等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坚果、年糕等坚硬黏性食物,用搅拌机处理果蔬制成泥状,减少残渣滞留风险。
5、加强口腔护理
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剩余牙齿及义齿,配合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无牙颌者可用纱布蘸盐水擦拭牙龈,定期用假牙清洁片浸泡义齿。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结石或龋齿问题。
建议老人每日用含氟牙膏轻柔刷牙两次,餐后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佩戴义齿者夜间需取出浸泡,避免黏膜受压。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以延缓牙槽骨吸收,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若出现义齿松动或牙龈疼痛,应及时到口腔修复科调整修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