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可通过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因素、使用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光疗等方式治疗。皮肤瘙痒症通常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功能障碍、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保持皮肤湿润
皮肤干燥是引起瘙痒的常见原因,日常可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霜涂抹患处,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百分之四十到六十,冬季可配合加湿器缓解干燥。对于老年性皮肤瘙痒,需长期坚持保湿护理。
2、避免刺激因素
接触化纤衣物、动物毛发、尘螨等过敏原可能诱发瘙痒,应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部分患者对镍、铬等金属过敏,需避免佩戴含致敏成分的饰品。辛辣食物、酒精可能加重症状,发病期间需控制饮食。
3、使用外用药物
局部瘙痒可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两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伴发湿疹时可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
4、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缓解过敏引起的瘙痒,且嗜睡副作用较轻。夜间瘙痒明显者可睡前服用酮替芬片。严重泛发性瘙痒可短期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但需监测肝功能。
5、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顽固性瘙痒,每周治疗两到三次,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症状。肾功能衰竭相关瘙痒可采用UVB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需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照射后暴晒。
皮肤瘙痒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皮疹、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日常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合并糖尿病、肝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洗澡后三分钟内涂抹保湿剂能有效锁住水分,冬季减少沐浴露使用频率有助于维持皮肤油脂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