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长马牙子怎么办
新生儿长马牙子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摩擦刺激、观察变化、防止感染、及时就医等方式应对。马牙子通常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堵塞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家长需用干净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新生儿牙龈和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1-2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娇嫩的口腔组织。哺乳后可用指套牙刷清洁口腔,减少奶渍残留。
2、避免摩擦刺激
不要用针挑破或用力摩擦马牙子,可能导致黏膜破损引发感染。哺乳时注意调整姿势,避免乳头反复摩擦牙龈部位。衣物选择柔软材质,减少对下巴部位的摩擦刺激。
3、观察变化
家长需每日观察马牙子的数量、大小和颜色变化。正常马牙子呈白色或黄白色米粒状,直径1-3毫米。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增大至5毫米以上,可能提示感染或其他口腔问题。
4、防止感染
哺乳前后清洗双手,定期消毒奶瓶和安抚奶嘴。避免他人亲吻新生儿口腔区域。若发现马牙子周围黏膜发红,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抹,预防真菌感染。
5、及时就医
当马牙子伴随拒食、发热或口腔溃疡时,可能合并鹅口疮等疾病,需就诊儿科或口腔科。医生可能开具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或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新生儿口腔卫生,哺乳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选择透气柔软的围兜及时擦拭口水,保持下巴干燥。定期检查口腔状况,记录马牙子变化情况。母乳喂养的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新生儿出现烦躁哭闹、流涎增多等不适表现,建议尽早就医排除其他口腔疾病。多数马牙子会在2-3个月内自行脱落,期间保持耐心观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