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医疗法有哪些
黄疸的中医疗法主要有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温阳化湿等方式。黄疸在中医理论中多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施治。
一、清热利湿
适用于肝胆湿热型黄疸,表现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赤。常用茵陈蒿汤加减,含茵陈、栀子、大黄等药物。茵陈五苓散颗粒可利湿退黄,栀子金花胶囊能清热解毒,大黄蛰虫丸有助于通腑泄热。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二、疏肝解郁
针对肝郁气滞型黄疸,常见胁肋胀痛、情志抑郁。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剂,含柴胡、香附、陈皮等成分。柴胡舒肝丸可缓解肝气郁结,逍遥丸能调和肝脾,舒肝解郁胶囊适用于情志不畅引发的黄疸。配合情志调节效果更佳。
三、活血化瘀
适用于瘀血阻络型黄疸,可见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性方剂,含桃仁、红花、当归等药材。血府逐瘀胶囊能改善微循环,复方丹参滴丸有助于活血通络,大黄蛰虫丸可破血逐瘀。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四、健脾益气
针对脾胃虚弱型黄疸,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参苓白术散为常用方,含人参、白术、茯苓等成分。补中益气丸可升阳举陷,香砂六君丸能健脾和胃,归脾丸适用于心脾两虚伴发的黄疸。需配合易消化饮食调理。
五、温阳化湿
适用于寒湿困脾型黄疸,常见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茵陈术附汤为基础方剂,含附子、白术、干姜等温阳药物。附子理中丸可温中散寒,桂附地黄胶囊能补肾助阳,参附注射液适用于阳虚重症黄疸。治疗期间须注意保暖防寒。
中医治疗黄疸强调辨证论治,不同证型需采用相应疗法。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湿热型患者可适量饮用茵陈茶,脾虚者宜食山药粥等健脾食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若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神志改变,须立即就医。中药使用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配伍或长期服用。
相关推荐
01:18
03:21
02:50
01:36
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