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换瓣膜后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膜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规范用药、预防感染、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和心理调适。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倾向、瓣膜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1、规范用药
换瓣术后需终身服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不可擅自增减药量,避免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联用。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者需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
2、预防感染
术后6个月内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进行拔牙、内镜检查等有创操作前应加强防护。出现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时需排查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时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治疗。日常注意口腔卫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3、饮食调整
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蓝花等蔬菜摄入需保持稳定,防止影响抗凝效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控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戒烟限酒,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
4、适度运动
术后3个月开始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心率控制在静息心率+20次/分以内。避免举重、潜水等剧烈运动,机械瓣膜患者禁止磁共振检查。运动时携带医疗警示卡,出现心悸、胸痛立即停止活动。
5、心理调适
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加入心脏康复患者互助小组,家属应协助记录用药和症状变化。定期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瓣膜耐久性和可能的再次手术概率。
换瓣膜后需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和胸部X线,监测瓣膜功能和心腔变化。外出时随身携带抗凝治疗手册,避免前往高原地区。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时需急诊处理。严格遵循医嘱可显著提高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