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做心脏造影
心脏造影通常建议在疑似冠心病、不明原因胸痛、心肌梗死后评估或心脏手术前检查等情况下进行。心脏造影主要用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心脏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当患者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且药物控制不佳时,需通过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造影可快速定位堵塞血管并实施支架植入。部分心电图异常但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需要造影筛查隐匿性心肌缺血。心脏外科手术前常规造影可帮助医生规划手术方案。少数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病患者在评估病情时也可能需联合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临床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低概率冠心病患者或症状轻微者,通常优先选择冠脉CTA等无创检查。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等情况属于相对禁忌症,需医生充分评估获益风险比。妊娠期妇女除非危及生命,否则应避免放射性检查。
心脏造影后需卧床休息6-12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应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异常者需监测尿量。保持穿刺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肿胀淤青。出现心慌气短、穿刺处持续疼痛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