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严重不良反应
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但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症状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发热、头痛、过敏性皮疹、神经系统异常等。建议接种后留观30分钟,出现严重不适立即就医。
局部红肿和疼痛是接种后最常见的反应,通常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肿胀、发硬或触痛,一般1-3天自行缓解。发热多为低热,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可伴随乏力或肌肉酸痛,持续不超过48小时。头痛多呈阵发性,程度较轻,休息后多能改善,少数可能持续2-3天。
过敏性皮疹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多在接种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需警惕进展为全身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肢体麻木、面神经麻痹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生率极低但需紧急医疗干预。过敏性休克最为危急,表现为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或意识丧失,需立即肾上腺素抢救。
接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观察期间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意识改变时,家长需立即呼叫急救。完成全程接种后仍需避免被动物重复咬伤,若发生暴露需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所有严重不良反应均需上报疾控系统并记录在疫苗接种档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