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骨折时如何处理
发生骨折时可通过固定伤肢、止血包扎、避免移动、及时就医、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等因素引起。
1、固定伤肢
使用夹板或硬质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防止断端移位造成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状态。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压迫血管神经。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后再固定。
2、止血包扎
对伴有出血的骨折,用清洁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动脉出血需在近心端使用止血带,记录使用时间并每隔1小时放松5分钟。禁止将外露的骨端推回伤口内,避免污染物进入深部组织。包扎后观察末梢循环,防止包扎过紧导致缺血。
3、避免移动
保持伤者原地不动,脊柱骨折需多人采用轴线翻身法搬运。移动可能加重损伤,特别是骨盆骨折易导致大出血。临时固定后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处理,非必要不自行转运伤者。搬运时需托住骨折远近两端保持稳定。
4、及时就医
所有疑似骨折均需急诊影像学检查,X线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严重骨折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开放性骨折6小时内需清创手术。医生可能使用石膏固定、骨牵引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复杂骨折需多学科会诊。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电刺激和热疗,促进骨痂形成。补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折愈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
骨折后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奶制品、鱼类和深色蔬菜摄入。康复期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减轻骨骼负荷。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完全负重前需经专业评估。恢复期间注意防跌倒,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直至功能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