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
小儿颅内出血常见原因主要有产伤、维生素K缺乏、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需根据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1、产伤
分娩过程中胎头受挤压可能导致硬膜下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急产、巨大儿或产钳助产等情况。患儿可出现嗜睡、肌张力低下等症状。需通过头颅CT确诊,轻度出血可观察,严重时需神经外科干预。
2、维生素K缺乏
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易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迟发性出血性疾病。常见于纯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K的婴儿,出血多发生在生后2-12周。表现为突发颅内出血伴贫血,需立即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3、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先天血管异常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主因。常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小型畸形可行介入栓塞,大型需手术切除。
4、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会导致自发性脑室出血。患儿多有家族史或反复出血史,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时间延长。需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同时治疗原发病。
5、外伤
坠落、车祸等外力撞击可引发硬膜外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清醒-再昏迷,需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婴儿摇晃综合征也属于此类,需加强看护教育。
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异常哭闹、拒食、前囟膨隆等表现,避免剧烈摇晃婴儿。按时接种疫苗并补充维生素K,居家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落。确诊颅内出血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头颅影像评估恢复情况,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