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骨转移怎么检查
癌症骨转移可通过骨扫描、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等方式确诊。癌症骨转移通常由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引起,可能伴随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症状。
1、骨扫描
骨扫描是检测癌症骨转移的敏感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利用伽马相机捕捉骨骼代谢异常区域。该方法能早期发现微小骨转移灶,尤其适用于全身骨骼筛查。检查前需饮水促进示踪剂排泄,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孕妇和儿童。骨扫描结果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假阳性可能由骨折或骨关节炎引起。
2、X线检查
X线检查适用于中晚期骨转移的初步筛查,能显示骨质破坏、成骨性改变或混合性病变。该方法对溶骨性转移较敏感,但对早期转移灶检出率较低。检查时需根据疼痛部位定位拍摄,脊柱、骨盆等承重骨是常见检查区域。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势,但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3、CT检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骨皮质破坏程度和软组织受累情况,对脊椎转移导致的椎管压迫诊断价值较高。薄层CT可发现早期微小骨转移灶,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估病理性骨折风险。检查时需保持体位固定,必要时使用造影剂增强扫描。CT检查辐射量高于X线,不宜短期内重复进行。
4、MRI检查
MRI检查对骨髓内早期转移灶敏感度最高,能清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神经血管受累情况。该检查无电离辐射,适用于脊柱转移导致脊髓压迫的评估。检查时间较长,需去除金属物品并保持静止。MRI对成骨性转移显示效果稍逊于溶骨性转移,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PET-CT检查
PET-CT检查通过氟代脱氧葡萄糖示踪剂反映肿瘤代谢活性,能同时评估原发灶和全身转移情况。该方法对骨转移合并软组织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成本昂贵且存在假阳性可能。检查前需空腹4-6小时,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血糖水平。PET-CT结果需结合病理活检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
确诊癌症骨转移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可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破坏。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出现持续骨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治疗期间建议配合镇痛治疗、物理康复等综合干预,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