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溶血性黄疸很好治吗

发布时间:2020-12-1025930次浏览

溶血性黄疸很好治吗?一般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产生溶血性黄疸,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不管是怎么引起的,都应该重视起来,然后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再加上平时的调理,是一定可以治好的。

如果宝宝经皮检测黄疸指数超过15,或是化验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0,多是病理黄疸,这种情况是需要住院对症治疗的,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和蓝光照射,直至降到正常值为止,至于治疗的时间,还要根据你宝宝的症状来决定。

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由于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形成也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也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处理较正常增多的尿胆原的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脏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

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首先确定是否有黄疸,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黄,不一定没有黄疸(隐形黄疸),此时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但L,肉眼不易察觉,也称亚临床黄疸。黄疸的有无决定于血清总胆红素的量,凡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均认为有黄疸。其次,明确何种类型的黄疸,黄疸的分类有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据此做出诊断。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清除病因(如疟疾引起的红细胞破坏需根治疟疾才能纠正)、去除诱因(如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性质的药物)、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行脾切除等);其次为对症退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有茵栀黄、思美泰等,但必须强调,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

患了溶血性黄疸之后经过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之后,只要能降到正常值,一般1~2周之后就可以痊愈,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不一,有轻有重,所以治疗时间也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决定的。

相关推荐

尿蛋白尿胆原1+严不严重
尿蛋白、尿胆原1+是否严重,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来评估。首先先来看一下尿胆原,尿胆原阳性是可以见于正常人以及疾病情况的时候。如果尿胆原弱阳性是偶尔发作的,是可以见于正常人的。但是,如果病人反复检查尿胆原是阳性,主要是见于有溶血性疾病或者是肝胆疾病的情况,比如可以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损伤、心衰以及败血症等疾病。尿蛋白1+,病情可轻可重。如果患者仅有尿蛋白的加号,但是并没有肾脏相关的一些并发症,肾功能是正常的,一般病情并不严重。但是,如果患者虽然尿蛋白是1+,但是血肌酐已经明显升高了,这种情况提示病情相对还是要严重的。因为肾脏疾病的严重与否,不是光靠尿蛋白来评价的,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是什么肾病,具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多少以及肾功能,还有一些病人可能需要结合肾脏病理的结果,而综合判断严重程度。所以可以看出尿蛋白、尿胆原1+严重与否,具体还是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加以判断,病人有可能很轻,但是也有可能病情比较严重。
语音时长 02:16

2021-11-05

41082次收听

03:06
胆红素三项高其它正常是怎么回事
临床经常有病人体检时,发现胆红素三项高,指的是总胆红素直胆、间胆增高,而其它的转氨酶,AKP、GGT等都正常,不用紧张。有一个遗传性的疾病叫吉尔伯特综合征,就可出现单纯的胆红素增高。胆红素三项实际上是两项,往往高得不多。如果其它都没问题,但胆红素很高,也是有问题的,吉尔伯特综合征顶多就三十、四十左右,没必要进一步追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就变成直接胆红素,这二者之和就是总胆红素的结果。所以特别高就可以见于溶血、肝细胞性的病变、梗阻等问题。
尿胆原一个加号正常吗
尿胆原一个加号是不正常的,下面具体进行分析。尿胆原正常人应该是阴性或者是弱阳性。尿胆原的产生,与非结合性胆红素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患者尿胆原一个加号,说明患者有肝细胞性黄疸,或者是溶血性黄疸等疾病。这时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他的症状还有皮肤发黄、小便发黄、眼睛发黄等。它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出现黄疸,大量胆红素进入尿液而引起尿胆原的升高。这时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应积极查找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说尿胆原一个加号是不正常的。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19

94393次收听

溶血性黄疸护理体会
溶血性黄疸这种疾病的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都是新生儿,新生儿刚出生还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体质较差,又没有自理能力,护理工作相对来说更加的繁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溶血性黄疸的护理体会。
溶血性黄疸能否完全痊愈
新生儿的溶血性黄疸是可以治愈的,大部分半个月就可以消失,有的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如果是轻度的通过治疗也是可以治愈,如果严重的溶血性黄疸治疗不及时,会留下胆红素脑病等后遗症,那么溶血性黄疸能否完全痊愈呢?
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出现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出现溶血性黄疸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是一种病溶血性黄疸。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更何况是一个新生儿,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好的。那么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你知道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吗
你知道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吗?这个问题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也可能正因为这个,一部分朋友对这个病还不够重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溶血性黄疸这个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溶血性黄疸大多发生于新生儿中,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导致,常见是ABO溶血。患先天性或后天性溶血性贫血者是溶血性黄疸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