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性膀胱憩室
先天性膀胱憩室是膀胱壁局部向外膨出的囊袋状结构,属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泌尿系统畸形,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路感染等症状。
1、胚胎发育异常
先天性膀胱憩室多因胚胎期膀胱肌肉层发育缺陷导致,膀胱壁薄弱处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囊袋。典型表现为排尿后滴沥、尿潴留,可通过膀胱造影确诊。治疗需手术切除憩室并修补膀胱壁,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膀胱憩室切除术。
2、下尿路梗阻
后尿道瓣膜等梗阻因素会增加膀胱内压,促使憩室形成。患儿可能出现排尿中断、尿线细弱,超声检查可见膀胱壁膨出。需先解除梗阻原因,再行憩室修补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尿流动力学。
3、结缔组织疾病
威廉姆斯综合征等遗传病可导致膀胱结缔组织异常,形成多发性憩室。常合并血管异常等表现,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严重者需膀胱扩大成形术。
4、神经源性膀胱
脊柱裂等神经病变导致膀胱排空障碍,长期高压状态易诱发憩室。特征为尿失禁与尿潴留交替出现,尿动力学检查显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需间歇导尿配合抗胆碱能药物如琥珀酸索利那新片。
5、继发感染风险
憩室内尿液滞留易引发反复尿路感染,表现为发热、脓尿,尿培养可检出病原体。急性期需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慢性感染者建议手术切除憩室。
先天性膀胱憩室患儿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以上,避免便秘和剧烈运动增加腹压。家长需记录排尿日记,监测尿量及排尿频率,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超声。出现尿频尿急等感染征兆时及时就医,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草酸食物预防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