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需要吃药吗
骨折手术后通常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骨骼愈合。常用药物包括镇痛药、抗生素、抗凝剂和促进骨愈合药物等。
骨折手术后药物使用需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综合决定。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可缓解术后疼痛,但需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一般短期使用。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尤其适用于下肢骨折或长期卧床患者。促进骨愈合药物如碳酸钙D3片、骨肽注射液等可补充钙质及活性成分,但需配合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能需使用消肿药物如七叶皂苷钠片,或根据骨质疏松情况加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特殊情况下如糖尿病患者需调整抗生素种类,过敏体质者需更换抗凝方案。儿童骨折术后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影响骨骼发育。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禁用非甾体抗炎药。若术后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升级抗生素治疗。对于简单闭合性骨折且内固定稳定者,医生可能酌情减少药物种类。
骨折术后除药物治疗外,需保持均衡饮食并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可预防关节僵硬,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使用拐杖或支具时注意防跌倒。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术后焦虑,家属应协助记录用药时间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