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原因是什么
跟腱断裂可能由剧烈运动、外伤、慢性劳损、药物因素或肌腱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等症状。
1、剧烈运动
跟腱断裂最常见于运动中突然加速或变向的动作,如篮球起跳、羽毛球扣杀等。这类动作会导致跟腱承受超过生理限度的拉力,尤其是运动前热身不足或肌肉疲劳时风险更高。患者可能听到断裂声并伴随剧烈疼痛,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
2、外伤
直接暴力撞击或锐器切割可能导致跟腱完全或部分断裂。例如交通事故中足部撞击硬物,或工作中被利器划伤跟腱区域。此类损伤往往伴随皮肤破损和出血,需紧急清创处理并评估肌腱损伤程度。
3、慢性劳损
长期反复的微小损伤会导致跟腱组织变性,常见于长跑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职业人群。表现为运动后跟腱部位隐痛、僵硬,最终可能在轻微外力下发生断裂。超声检查可发现跟腱钙化或纤维化等退行性改变。
4、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削弱肌腱强度。激素会抑制胶原蛋白合成,而环丙沙星等药物可能引发肌腱炎。这类断裂常发生在用药期间突然增加活动量时,断裂端多呈马尾状松散形态。
5、肌腱退行性变
中老年人群因血管退化导致跟腱供血不足,组织弹性下降。日常行走或上下楼梯等低强度活动即可引发断裂,断裂部位多在跟骨止点上方2-6厘米的血供薄弱区。磁共振成像可见肌腱内部信号异常。
预防跟腱断裂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群可进行提踵训练增强肌腱韧性。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以改善组织微循环。若出现跟腱区域持续疼痛或突发功能障碍,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后可通过石膏固定或手术缝合等方式治疗,术后需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恢复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