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儿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隔离防护、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接种疫苗等方式防治。小儿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1、保持卫生
家长需帮助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洁双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对儿童玩具、餐具等物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被褥需阳光暴晒或高温烫洗。避免儿童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2、隔离防护
患儿发病期间应居家隔离,避免前往幼儿园或人群密集场所,隔离期通常为症状消失后1周。家长护理时需佩戴口罩,处理患儿粪便后立即消毒双手。家中其他儿童应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对症治疗
发热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口腔疱疹疼痛明显者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皮肤疱疹未破溃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4、密切观察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及进食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疱疹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出现嗜睡、呕吐、四肢发凉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5、接种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2剂次。疫苗虽不能预防所有类型手足口病,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接种后仍需做好日常防护,因疫苗对其他肠道病毒无保护作用。
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口腔疼痛。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修复,如猕猴桃、蒸蛋羹等。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换气2-3次,患儿衣物选择宽松纯棉材质以减少皮肤摩擦。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可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应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