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口腔护理、饮食调整、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颊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2、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咽痛明显者可配合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局部疼痛。若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口腔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疱疹破溃后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疼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药物轻柔涂抹患处。
4、饮食调整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牛奶等,少量多餐。避免酸性、坚硬、辛辣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可适量饮用绿豆汤、梨汁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5、隔离防护
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疱疹完全消退,避免交叉感染。餐具、玩具需定期煮沸消毒,家庭成员注意手卫生。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疱疹性咽颊炎康复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促进黏膜修复。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复诊。痊愈后仍须注意手卫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