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结石怎么回事
胆固醇结石可能由胆汁成分失衡、胆囊收缩功能异常、高胆固醇饮食、肥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等方式治疗。
1、胆汁成分失衡
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超过胆汁酸和磷脂的溶解能力时,胆固醇会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这种情况可能与肝脏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患者常伴有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治疗上需通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调节胆汁成分。
2、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胆囊排空障碍会导致胆汁淤积,增加胆固醇结晶沉积的概率。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禁食、妊娠期女性或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可通过多潘立酮片促进胆囊收缩,配合低脂饮食改善症状。
3、高胆固醇饮食
长期摄入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会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这种生理性因素可通过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来预防结石形成。建议每日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4、肥胖
体脂率过高会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同时降低胆汁酸分泌。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结石形成概率显著增加。需要通过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来改善代谢状态,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5、遗传因素
ABCG8等基因突变会导致胆汁胆固醇排泄异常,这类患者常有家族发病史。临床表现为早年发病、多发结石等特点。治疗需长期服用鹅去氧胆酸胶囊,并定期进行超声监测。
胆固醇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每日保证适量饮水促进胆汁稀释。建议选择清蒸、水煮等低脂烹饪方式,限制动物油脂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水果比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帮助维持正常体重,避免穿着过紧衣物压迫腹部。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