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骨质疏松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变形、易发骨折、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出现弥漫性腰背酸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或久站后加重。这种疼痛与骨小梁微骨折刺激骨膜神经有关,可能伴随肌肉痉挛。日常可通过热敷和适度补钙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颗粒等药物。
2、身高变矮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多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患者可能察觉裤长不变但上衣变长,或发现肋骨下缘接近骨盆。这种情况与骨量丢失导致椎体楔形变有关,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并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干预。
3、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会出现驼背或脊柱侧弯,胸廓畸形可能影响心肺功能。这种改变是多个椎体骨折后的代偿表现,常见于绝经后女性。除抗骨质疏松治疗外,需佩戴支具保护脊柱,必要时行椎体成形术。
4、易发骨折
轻微外力如咳嗽、弯腰即可引发脆性骨折,好发部位为髋部、腕部和椎体。这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有关。预防需避免跌倒风险,同时使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抑制骨吸收。
5、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骨折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表现为起床困难、步行缓慢等。长期卧床会加速骨量丢失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水中行走等低冲击运动,配合雷洛昔芬片等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患者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适度进行太极拳等负重运动。建议每1-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