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有糖尿病该怎么办
怀孕期间有糖尿病可通过饮食调整、血糖监测、适度运动、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增加、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年龄过大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分5-6餐少量多餐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可选用西蓝花、菠菜等蔬菜。蛋白质以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2、血糖监测
患者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监测结果需记录并定期向医生反馈,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血糖仪使用前需校准,采血部位应轮换避免局部硬化。
3、适度运动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运动时间宜选择餐后1小时,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立即停止并补充糖分。有先兆流产、胎盘前置等并发症者需遵医嘱限制运动。
4、胰岛素治疗
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剂量需根据血糖水平个体化调整,注射部位需轮换避免脂肪增生。使用期间需警惕夜间低血糖,睡前可适量加餐。
5、定期产检
需增加产检频率至每1-2周一次,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通过B超、胎心监护等手段。特别注意羊水量、胎儿腹围等指标,预防巨大儿发生。妊娠32周后需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分娩时机多选择38-39周,严重者可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熬夜导致激素紊乱。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学习糖尿病知识,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口渴、体重骤降等症状及时就医。分娩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此后每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哺乳有助于降低远期糖尿病风险,建议坚持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