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疱疹怎么回事
病毒性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簇集性水疱、疼痛或灼热感等症状,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
1、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常引起口唇疱疹。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局部刺痛或瘙痒,随后出现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外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2、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2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引起生殖器疱疹。典型症状为外阴或肛周出现疼痛性水疱,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需遵医嘱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系统性抗病毒药物,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病毒潜伏后再次激活可引发带状疱疹。特征为沿神经分布的带状红斑和水疱,伴剧烈神经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后期可配合物理治疗缓解神经痛。
4、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可能导致疱疹病毒反复发作。此类患者疱疹皮损范围更大、愈合更慢,可能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除抗病毒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
5、皮肤屏障受损
外伤、日晒或皮肤炎症可能破坏局部防御机制,增加疱疹病毒感染风险。表现为原有皮损周围出现新发水疱,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治疗需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如膦甲酸钠乳膏和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并加强皮肤保护。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等食物,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等可能促进病毒复制的食物;皮损未愈合时避免游泳或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复发期间建议使用单独餐具并高温消毒;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复发;心理方面需正确认识疾病传染性,既不过度恐慌也不忽视防护,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