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和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区别
赤芍与白芍均为常用中药材,但功效存在明显差异。赤芍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则以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为主。两者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禁忌症上均有区别。
1、赤芍功效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要含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其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作用,适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等症。散瘀止痛功效对跌打损伤、痛经闭经有改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使用需注意血虚无瘀者及孕妇慎用。
2、白芍功效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品的去皮干燥根,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等成分。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以养血调经见长,常用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柔肝止痛特性对胁痛、腹痛、四肢挛痛有效。药理学显示其具有镇静、抗惊厥及免疫调节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者禁用。
3、成分差异
赤芍总苷含量较高,苯甲酰化程度更高,其活血成分如没食子酸丙酯含量显著多于白芍。白芍则富含多糖类物质,其芍药苷异构体比例与赤芍不同。这种差异导致赤芍偏重活血化瘀,白芍侧重补血养阴。两者虽基原相近,但炮制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分布产生分化。
4、临床应用
赤芍多用于急性热病、疮疡肿毒等实热证,常配伍牡丹皮、生地黄。白芍则主治肝血亏虚、月经病等虚证,多与当归、川芎同用。在方剂配伍中,四物汤用白芍补血,血府逐瘀汤选赤芍化瘀。两者合用可兼顾养血活血,如桃红四物汤中即采用此配伍法。
5、使用注意
赤芍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慎用。白芍大剂量可能加重腹泻,脾虚便溏者应减量。两者均属寒凉药材,脾胃虚寒者均需配伍温中药。现代药理学提示赤芍有潜在抗生育作用,孕妇禁用,白芍则需注意其与抗凝药的相互作用。
使用赤芍与白芍时应根据具体证候选择,实热瘀血证宜选赤芍,阴血不足证当选白芍。日常调理可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证,避免自行混用。煎煮时赤芍宜后下,白芍可久煎,服用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储存需置阴凉干燥处,定期检查有无霉变。体质特殊者用药前应进行药物过敏测试,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用。